气势宏伟的国家会议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紧邻鸟巢、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总用地面积约12.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其中会议、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下2层,地上8层,高42米,长398米,宽148米,是整个奥运建筑项目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2座酒店、2栋写字楼、商业等建筑。 国家会议中心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为国际广播中心(IBC)、主新闻中心(MPC)、击剑馆及媒体酒店所在地。IBC、MPC为120家电台、电视台的12,000名转播商及6,512名注册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提供服务;击剑馆先后为击剑、轮椅击剑等项目的比赛提供场地,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接待了87家境内、外媒体的1008名注册媒体记者及奥委会代表。
奥运会后,国家会议中心进行了局部改造。已于2009年底盛大开幕。作为中国最大、最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的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致力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能够满足大型会议、展览、多种公共活动和酒店客房需要的大型会展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地处京城北四环,亚奥商圈的核心,距首都机场26公里,驱车仅需30分钟,交通极其便利。由国家会议中心到天安门、颐和园、长城、十三陵观光游览或到东三环商务区、北京站、中关村也非常快捷。连接市中心、火车站和机场的地铁8号线在国家会议中心设有车站,更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国家会议中心。
首钢园区
首钢始建于1919年,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高炉,代表着当时我国钢铁冶炼工业的先进水平。
2010年,首钢搬迁后在原先的工业场地上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打造中国首家以钢铁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工业遗址公园。园区内保留了除尘塔、水渣池、料仓、转运站、运铁路专用线很多完整的钢铁工业生产厂区和建筑,如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园成为华丽转身,成为网红打卡地。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工业风园区。
首钢园区作为此次展会的双会场之一,以独具匠心的新型会展空间格局和花园式环境景观受到广泛关注。截至目前,首钢园已完成了服贸会区域市政道路施工及景观绿化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观众将获得现代会展和工业风貌、自然景观深度融合的别样观展体验。
新展馆在设计理念上对标国际,借鉴格林威治小镇、达沃斯小镇等特色会展模式,发挥首钢园鲜明的场地特点,顺应国际潮流,打造聚落式、具有后工业景观风貌特征的花园式国际盛会,形成“一轴四廊多点”的景观结构。“一轴”即一条展现首钢工业遗址风貌的中轴绿廊;“四廊”即四条东西向链接群明湖的生态通廊;“多点”即多个特色主题园与公共服务节点,作为室内展厅的外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