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研究起草了《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日前,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向社会征集意见,希望各界人士对《实施意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征集意见时间一直持续到3月底。
为起草《实施意见》,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残联进行了前期策划,责成北京市冰雪运动联席办公室会同北京市体育局相关直属单位、处室及北京市残联相关部门共同起草《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深入学习有关政策依据文件、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文件的初稿,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修改完善,于1月底形成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旨在积极应对北京市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北京市冰雪运动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快发展冰雪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为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目标。在2016年出台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中曾经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冰雪运动人口规模达到800万人的目标;《实施意见》中将这个目标提升至1000万人,普及程度全面提升。在竞技冰雪运动水平方面,北京市在全国冬季运动会和冬奥会上还未获得过金牌,《实施意见》提出在“十四冬”和北京冬奥会上金牌“双突破”的战略目标。
同时,《实施意见》明确的目标还包括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青少年冰雪赛事和业余训练体系,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冰雪运动后备人才贮备达5000人以上,建立健全北京市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等;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加快发展冰雪产业,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科技、旅游、商业、医疗、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等。
征求意见稿原文
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抓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备战任务,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落实条件保障,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本市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对冰雪运动发展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正确方向,把党的建设贯穿工作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改革步伐,更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营造良好环境,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联系、运转有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出问题,补强薄弱环节,明确目标要求,改进工作方法,集中力量攻关,逐个逐项突破,有效破解制约北京冰雪运动发展的瓶颈难题。
——坚持统筹推进。注重当前、兼顾长远,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全面提高冰雪运动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挖掘潜力,实施技术创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林木及水电气热等各种资源和能源,推动冰雪运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绿色低碳生活,助推城乡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本市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普及程度全面提升;竞技冰雪运动水平大幅提高,力争实现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金牌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金牌“双突破”;实现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冬季项目奖牌数和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入选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人数、参赛项目数量、参赛奖牌数“双超越”。促进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均衡发展,冰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冰雪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加健全,冰雪运动人才实力更加雄厚,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
在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参赛项目和人员规模均有大幅提升,实现金牌突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更多北京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并力争实现金牌突破,多项目入围参赛。
(四)深化备战体制改革。强化训练,全面提升本土运动员竞技实力,坚持科学把握“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分项目、分阶段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训练实效,力争向国家队输送更多人才。加大与国家队共建力度,推进雪橇、轮椅冰壶等项目国家集训队共建,全力支持国家队备战工作。加大与冰雪强省合作力度,发挥首都资源与冰雪强省人才结合优势,在短道速滑、钢架雪车、花样滑冰、速度滑冰、高山滑雪、残疾人越野滑雪等项目上联合培养一批优秀运动员,共享竞技冰雪运动发展成果。汇聚一批高水平竞技冰雪运动人才,坚持开门备战、实事求是、广纳贤才,通过“一人一策”方式,汇聚具有夺牌实力、极具发展潜力、填补项目空白能力的海外华裔运动员,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一批高精尖国内冰雪运动人才。厚植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基础,鼓励全市各区体校、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打通培养体制机制,努力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深入探索跨界跨项选材工作,研究项目训练规律和特点,梳理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项群关系,使跨界跨项选材更加精准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并建立后备人才库。强化冬季项目、冬残奥项目运动员权益保障,参考本市夏季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安置和奖励等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冰雪运动特点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人员备战积极性,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协办单位:市教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区政府)
(五)强化科技助力备战。充分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大力推动冬季项目科技创新,构建以科学训练为支撑、以科技攻关为突破的冬季项目科技助力体系,重点加强对优势项目及重点运动员的科技服务能力,助力重点项目及运动员完成尖端突破。加强冬季项目智能训练场馆建设,根据背景冬季项目实际情况和特色需求,立足于训练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反馈,为运动员提供准确、迅捷的身体机能评估和训练改进方案,扩大先进训练器材、仪器设备引进和应用,提升训练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一切从备战出发,紧密围绕训练、科研和保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高水平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科研保障团队和医疗保障团队等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首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最终形成以运动员为核心、以科技攻关为主导、以智能场馆为平台、以复合型团队为骨干的冬季项目竞技体育科技助力北京模式。(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协办单位:市科委)
(六)密切国际交流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支持冬季项目运动队赴国外反季节训练,借助国际高水平教练团队,力争在短期内拉近与世界强国间的距离。与国家队共建队伍和入选国家队运动员要紧紧依托国家队资源优势,尽快提高技战术水平。本市其他冬季项目运动队根据项目特点,赴冰雪强国进行外训,提高本项目的技术、战术等专项训练水平。通过邀请外籍高水平教练团队来华执教,尽快补短板、增实力。(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协办单位:市政府外办)
(七)严格赛风赛纪要求。强化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加强赛风赛纪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严格落实赛风赛纪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反赛风赛纪的行为。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全过程、全覆盖的反兴奋剂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预防效果;提高运动队监督管理水平,严格辅助人员的背景审查,提高兴奋剂委托检查数量和质量,加大各类兴奋剂违规事件监督处罚力度;加大肉食品全链条监控,不断提高运动队安全用药水平,严防食源药源性兴奋剂违规发生;完善反兴奋剂规则体系建设,加大管理督导和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提升反兴奋剂工作水平。坚决杜绝北京冬季项目运动队发生恶性兴奋剂违规事件,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确保北京运动员干干净净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目标。(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
(八)提升备战思想保障。强化冬季项目运动队党团组织建设,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引导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固树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理念,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
三、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到2022年,群众冰雪赛事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冰雪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市级冰雪活动每年不少于10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1000人,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1000万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
(九)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冰雪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品质,着力打造参与度高、普及面广、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市区两级冰雪品牌赛事活动,加强国际和区域交流,促进京津冀冰雪运动协同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群众身边赛事活动,突出首都传统文化特色,开展冰雪嘉年华、冬令营、趣味冰雪运动会和冰雪节等小型多样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活动,开展适合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不断激发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确保到2022年实现1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残联、各区政府)
(十)加强群众冰雪体育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引领构建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冰雪体育组织体系,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冰雪体育组织,着力提升基层冰雪体育组织比重,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冰雪体育组织、残疾人体育组织积极承接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培训交流、宣传推广、人才培养、项目研创等服务项目。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盘活资源、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残联;协办单位:市民政局、各区政府)
(十一)建设群众冰雪场地设施。按照“一场一策”原则,积极推动现有20家滑雪场提质升级,改善硬件条件、提升软件水平,促进雪场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按照每区具备1块有效冰面面积不小于1800平米标准冰场的建设目标,加快全市各区室内标准冰场建设进程,力争2022年前全市标准冰场数量不少于35块,加快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并配建无障碍设施。在有条件的河湖等自然水域建设冰上场地设施。(主责单位:各区政府;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体育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残联)
(十二)加强冰雪运动宣传推广。统筹各类媒体资源,积极开展冰雪运动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冰雪赛事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关注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电视、报刊、杂志、广播、新媒体等平台开设专题栏目,介绍冰雪运动知识、文化和观赛礼仪,广泛推动冬奥、冬残奥知识和冰雪运动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深入挖掘冬奥故事和冰雪运动鲜活事例,围绕“四个办奥”理念、筹办重点工作、冬奥知识普及、促进协同发展等内容,加强对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宣传推广;将冬奥文化、冰雪文化融入首都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展示首都文化魅力,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讲好“冬奥故事”,创作宣传作品。(主责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府外办、市广播电视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北京奥促中心、市残联、各区政府)
四、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到2022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青少年冰雪赛事和业余训练体系,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达到5000人以上。
(十三)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建立健全北京市青少年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组织举办四年一届的北京市冬季运动会,每年组织举办北京市青少年冬季项目锦标赛。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和中小学生滑雪、花样滑冰、旱地冰球等赛事,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打造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2项冰球精品赛事。组织举办“奥运城市杯”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国际青少年冰雪赛事。与冰雪场馆或冰雪俱乐部合作,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覆盖学生50万人以上。(主责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北京奥促中心;协办单位:团市委、各区政府)
(十四)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在校园内开展实践体验课程,进行冰雪优秀课例征集及展示,举办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培训。研究制定北京市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任职条件,冰球、滑冰、滑雪项目培训大纲和北京市青少年冰上、滑雪校外活动中心创建标准,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标准化进程。组织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分批次参加冰雪运动培训,培养5000名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鼓励中小学校采购使用安全系数高、训练效果好的普及型冰雪装备。充分发挥本市冰雪体育组织专业作用,积极配合冰雪运动进校园研制方案和标准、组织赛事活动、进行课程指导、提供志愿服务等。充分利用本市冰雪体育组织现有人才、场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青少年冰雪运动体验基地或营地,为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服务。(主责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
(十五)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大力开展冬季项目业余训练,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冬季项目业余训练实现16区全覆盖。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全市注册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员5000人以上。建设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2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鼓励创建区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冰雪运动试点区,形成市区两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布局。鼓励高等学校组建高水平冬季项目运动队,构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冰雪运动试点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冬季项目运动队”协同推进的校园冰雪运动新格局。(主责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协办部门:各区政府)
五、加快发展冰雪产业
到2022年,冰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冰雪消费人口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冰雪运动人才实力更加雄厚,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功能互补、发展有序、保障有力的现代冰雪产业体系。
(十六)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企业运营与管理、健身培训与服务、体育赛事等冰雪产业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企业和品牌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冰雪企业与文化创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推进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扩大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影响力和项目的覆盖面,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转让、新产品的应用、成果转化提供支持。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河北省共同建设京张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政府)
(十七)积极培育冰雪竞赛表演市场。积极有序申办和举办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借助举办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机遇,加强与国际冰雪组织的合作,争取引进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壶等国际顶级赛事落户北京;办好2020年、2021年两届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单板滑雪、冰壶、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具有较强观赏性的精品冰雪赛事;协调各方积极引进并办好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和大陆冰球联赛中国赛区比赛。支持北京冰球协会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创新,创造北京品牌的冰球联赛,打造北京“冰球名片”。支持北京广播电视台使用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开展赛事直播和转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外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相关区政府)
(十八)支持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科技、旅游、商业、医疗、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体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推广冬奥及冰雪旅游线路产品,培育体育文化商业融合的商圈、商业与体育融合的消费健身的综合体、医体融合的健康服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办好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全力支持奥运场馆综合开发、利用和运营管理,培育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项目,促进体育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冰雪产业规模和提升整体实力。(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北京奥促中心;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府外办、各区政府)
(十九)加大冰雪产业人才保障力度。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机构培养冰雪产业发展所需器材师、防护师、制冰师、导滑员等各类技能型人才。以在京体育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借助各类大型冰雪赛事活动,引进、培养赛事管理、组织、裁判员等相关人才。到2022年底,培养职业技能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主责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协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外办)
六、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本市冰雪运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冰雪运动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主动融入备战体系,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合力。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场地设施建设、物质保障、科技助力、外训参赛、法律服务等方面,为体育部门、残联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一)强化部门联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体育局、市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